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腰痛是骨科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反复发作不仅使患者遭受疼痛的反复折磨,而且对机体健康以及运动功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往关于腰痛的原因研究主要集中在椎间盘,随着研究的深入,腰椎小关节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1911年Goldthwait首次提出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腰痛的一个重要因素.1927年,Putti提出腰椎小关节的退变和炎症可能通过神经激惹引起坐骨神经痛.1933年Ghormley将腰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的临床症状定义为"腰椎小关节综合征".临床研究发现约有15%~52%慢性腰痛患者的症状源于小关节退变,进一步说明了腰椎小关节在腰痛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1-3].然而,目前针对小关节源性腰痛机制方面的研究尚无明确定论,笔者就这一领域的基础研究进行文献回顾,旨在加深对腰椎小关节病变引起腰痛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commonly used for decompressing the spinal cord in 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 but the optimum anterior cervical reconstructive method has not been determined.  相似文献   
3.
背景:冻干骨是临床上常用的自体骨替代材料,在冻干骨中掺入成骨活性元素锶将有助于冻干骨在临床上发挥更大的作用.目的:观察含锶溶液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冻干骨浸泡掺锶的影响,并对锶离子的缓释特征进行观察.方法:采用5~40 mmol/L 的氯化锶溶液处理冻干骨,并对其中浓度 10 mmol/L 组分别在浸泡1.5,3,6,9 d进行检测,观察在不同时间内锶元素的掺入效率;在去离子水中进行锶离子的缓释效果评价.用 ICP-OES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随溶液浓度升高锶元素的掺入量增加,浓度在2.0%~5.1%范围.在所观察的9 d时间内,锶掺入浓度随浸泡时间延长持续增加.锶元素在初期存在爆释效应,之后进入较平稳的释放阶段.30 d内锶离子释放量始终高于松质骨中的钙离子释放量.提示在实验观察的范围内,采用较高含锶浓度溶液以及延长浸泡时间可以提高锶元素在冻干骨中的掺入量.掺锶冻干骨具有长期释放锶离子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每年全国腰痛的发病率在15%~45%,70%~80%的人群一生中都会发生腰背痛[1]。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腰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年龄、生理负荷、损伤、生物力学因素、椎间盘营养、炎症因子刺激和吸烟等多因素作用均可造成椎间盘退变,然而,越来越多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椎间盘退变的发生发展中也起重要作用[2]。目前已经发现的与椎间盘退变相关的基因位点主要包括(1)与椎间盘稳定性相关的基因;(2)炎症相关基因;(3)疼痛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笔者就椎间盘  相似文献   
5.
现有的研究表明,腰椎融合所引起的相邻节段退变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显著,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已经证实,腰椎融合会使相邻节段椎间盘和小关节的压力明显增高[1].  相似文献   
6.
目的:前瞻性研究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2月采用经椎板间隙入路完全内窥镜下L5/S1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其中男36例,女36例;年龄18~78岁,平均40.5岁;脱出型51例,游离型21例.将椎管内L5/S1椎间盘非包含型突出按照突出物与同侧S1神经根的位置关系分为腋型(30例)、腹型(28例)及肩型(14例).对于腋型突出采用腋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直接置入S1神经根腋部进行脱出物及椎间盘内松动髓核的摘除;对肩型及腹型突出采用肩路,将内窥镜及工作套管置入S1神经根肩部进行手术.术后第2天及术后3个月复查腰椎MRI评估突出物切除的彻底性.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腿痛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并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统计学差异.评估术后12个月时MacNab腰椎功能评分及S1神经根功能状态.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0~80min,平均45min.无神经损伤、感染及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第2天复查MRI显示致压突出物完全切除率为100%.1例术后2个月椎间盘突出复发,采用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翻修;其余71例术后3个月腰椎MRI显示椎间盘后缘获良好塑形.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时MacNab评分,优44例,良26例,可1例,差1例.术后1年随访S1神经根支配区感觉、肌力明显恢复(P<0.01),跟腱反射无明显恢复(P>0.05).结论:根据椎间盘突出部位选择腋路或肩路经椎板间隙完全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L5/S1椎管内非包含型椎间盘突出症安全、合理,短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的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1年10月,收治58例分别使用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行对照性脊神经背内侧支封闭术证实疼痛80%以上来源于腰椎关节突关节的慢性腰痛患者,其中45例接受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治疗(手术治疗组),其余13例接受药物、理疗及认知治疗等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封闭前、封闭后、治疗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记录患者腰痛及牵涉痛的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行腰椎MacNab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的疗效,比较两种治疗方法腰痛缓解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术后1d、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手术并发症发生;保守治疗组封闭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保守治疗组治疗后腰痛及牵涉痛VAS评分较封闭前明显降低(P<0.05),但均明显高于封闭后VAS评分(P<0.05).手术治疗组术后各时间点腰痛及牵涉痛疼痛缓解率均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P<0.01).术后1年随访MacNab功能评分:手术治疗组优27例,良17例,可1例;保守治疗组可6例,差7例.结论:内窥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切断术是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慢性腰痛安全、有效的方法,疗效优于传统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心理干预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训练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脊髓损伤患者107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制定相应心理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结果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心理干预后,107例脊髓损伤患者怀疑、抑郁、精神衰弱等病症均减少,在治疗过程中能以积极、乐观的情绪配合治疗,恢复良好。结论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措施,可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使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对高龄标准的界定有所不同,国外多以75岁为标准,国内以70岁为标准[1]。全髋关节疾病的患者老龄化比例日趋增高,目前公认的常用治疗方法是全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髋关节的置换消除了原有可能病变的髋臼,避免了人工股骨头对髋臼的直接磨损,但术手术创伤大、术后感染机会大、并发症较多,因此加强护理对手术效果起到关键作用。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们对47例高龄患者行全髋关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后肘关节僵硬康复中优先恢复屈曲功能的意义以及关节松动技术在肘关节康复中的应用原则。方法24例外伤或手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例。治疗组实施优先恢复屈曲功能的原则,将关节松动技术只用于屈曲功能的治疗,而伸直功能的恢复由医生指导下的自行训练结合治疗师轻柔的被动牵伸,以减轻关节松动技术伸直训练后引起的疼痛影响屈曲功能的尽快恢复。对照组常规应用关节松动技术每天各进行一次屈曲和伸直功能训练。治疗后6周测定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和屈伸弧。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关节屈曲度为95°~135°(平均12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110°(平均95°)(P<0.01);伸直度10°~35°(平均15°),与对照组10°~30°(平均16°)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屈伸弧增加53°(从56°到109°),对照组屈伸弧增加30°(从51°到81°)(P<0.01)。结论对肘关节外伤后同时存在屈曲和伸直功能障碍的患者,应优先恢复屈曲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